首页
首页» 学院新闻
 

“学霸”级留学生到底有多厉害?看了这条你就知道!

作者:国际学院 宣传部    发布日期:2017-11-29     浏览:

     

  当我们在西农生活学习的时候,其实还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,在西农以留学生的身份和我们一起上学、吃饭、社交。小西这次采访到了四位在西农“学霸”级别的留学生,邀请他们谈了谈在西农做留学生的体验。而最令小编吃惊的是...受访的这几位的中文都好到真是让小编以为自己采访了假的歪果仁!

  高远,尼日利亚籍,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14级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研究生。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。在校期间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,参与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。第三届外国留学生词汇比赛第一名、代表留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用中文发言、担任第五届国际文化艺术节中文主持人、参与校园英文宣传片拍摄与配音。

  初见高远,就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开朗的人,喜欢旅游和结交朋友,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迹。

  高远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初至中国时,埃博拉病毒在尼日利亚爆发,刚下飞机的高远因此被隔离观察二十余天,落下了一个月的语言课。而此时的其他留学生,已经完成了拼音的教学。

   虽然刚开学就没赶上进度,但是高远也有自己的办法,他另辟蹊径,交了好多中国朋友,并且在学习之余,参加了国际学院几乎所有的中文活动。学院组织的外国留学生词汇比赛,他是第一名;2016年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,他作为留学生代表发言;第五届国际文化艺术节上,他还担任了中文主持人,流利的普通话让观众惊叹不已;除此之外,他还参与了校园英文宣传片的拍摄与配音。终于,高远在课程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攻克了自己认为来西农后的“最难关”。

  卫宁,巴基斯坦籍,动物医学院2014级动物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。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。在校期间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,参与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。先后被导师派出参加“第三届中亚国际奶山羊会议”、英国国际学术会议。

  说起自己发表的SCI论文,卫宁最难忘的是自己来西农发表的第一篇,同时也是过程最艰难的一篇。卫宁回忆起第一次进实验室时,和同学们交流都有点困难,心中不免有所焦虑,他的导师——孙超教授,给他提了一些科研方面上的意见,告诉他不要着急,慢慢来。

  卫宁每天7:30从南校宿舍出发,在北校的实验室里度过一天,晚上经常9:00后才回到宿舍。苦心人,终不负,卫宁在校期间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,参与作者发表论文11篇。还被导师看好,派出参加一系列重要学术会议。

  被问及来到中国的感受,卫宁首先谈到了中国的安全与西农的安静,在这个安全又安静的环境下,他可以放心地早出晚归,在实验室沉静地学习研究;其次是中国的实验条件好,对科研工作者的资助多。

    丁光全,越南籍,资源环境学院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,在校期间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,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。

  和丁光全见面的时候,他正在实验室辅导两位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。他们有说有笑,小编在见面的第一时间都没有认出来,直到他主动伸手过来用流利的中文和小编打招呼,小编才意识到这就是那位从越南来的丁光全。

  资源环境学院的李钦渝是一名跟着丁光全做毕业设计的同学,在他眼里,“丁哥”专业素养高,实验基础扎实,但是又不高冷,十分接地气,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会讲一些笑话调节气氛,日常生活中还会和大家一起打羽毛球和乒乓球。

  丁光全平时也热爱旅游,喜欢“多走走多看看”,去过兵马俑、大雁塔等人文景观,也会挑战一下自己去爬华山。除了语言,中越的文化差异并不大,来到中国没多久,丁光全就逐渐适应了留学的生活。除去语言问题,有些让他不适应的是这里的天气。“我们那里没有这么冷,刚来的时候还真是被冻到了,不过后来都习惯了。”

  宋英杰,巴基斯坦籍,2014级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。导师为张增强教授。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,参与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。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。喜欢中国书法与剪纸。

  对于宋英杰来说,刚来中国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障碍,气候环境都不适应,但是作为一名留学生,这些都是要承受和面对的,问及最大的帮助,宋英杰说:“导师非常认真有耐心,给我了很多指导和帮助。”慢慢的宋英杰就适应了这里并且喜欢上了这里。国际学院的汉语老师们有效的教学方法,不厌其烦地教导,都是我适应中文的路上很大的助力。

   宋英杰觉得做实验、写sci文章很难,每天8点进实验室,晚上11点回宿舍,尤其是第一篇sci论文,不断的和导师沟通,反复修改了有7、8遍,甚至会经常通宵,因为宋英杰认为夜深人静的时候大脑运转更快,写作效率更高。现在的宋英杰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,最近完成了第4篇sci文章,只用了一个月时间。

  未来,博士毕业后宋英杰想继续读博士后,然后在中国找一份工作,成家立业。 

   和那些来华旅游、或商务访问的外国人不同,在中国留学的学生虽然带着对中国同样的好奇心,却是个更有代表性的团体,因为他们不是在中国“待几天”,看一看就走,而是真的要融入中国社会,在这里和中国同学一起学习、科研、生活。在接受日常的种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应的同时,也要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,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。

  在食堂尝试异国的食物,在超市里抓耳挠腮地表达自己需要的东西,生活中接受异国文化的冲击,努力攻克语言难关和各项考试,早出晚归去实验室等等,留学生们在西农默默成长,慢慢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。

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学院